第201章 捷报入京(1 / 1)

“那督师的意思是,锦州就这么放弃了?”

祖大寿有些不甘心的问道。

王之臣轻叹一声,没有回答这个问题,而是反问道:“复宇,你觉得,锦州城现在还能守多久?”

祖大寿闻言沉默了。

锦州城现在有多少兵马,多少粮食,他都是一清二楚。

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,如果建奴全力猛攻,锦州城绝对撑不过一个月。

看着祖大寿沉默不语,王之臣再次轻叹一声,道:“现在最好的办法,就是暂时放弃塔山、锦州、松杏,将兵力收缩至宁远城。”

“如此,我们还能依靠宁远城的坚城,以及关宁铁骑,与建奴一战。”

“至于塔山、锦州、松杏,我们以后还可以再夺回来。”

祖大寿闻言,依旧是沉默一对。

王之臣的这个办法,确实是眼下最好的选择。

但塔山、锦州、松山、杏山,都是关宁锦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,一旦丢失,那关宁锦防线就损失了一大半。

这对于大明来说,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失。

而且,一旦朝廷得知这个消息,那陛下那里绝对会雷霆之怒。

到时候,不只是王之臣这个督师,就算是自己这个宁远总兵,也一定会被扣上见死不救的罪名。

看着祖大寿沉默不语,王之臣轻叹一声,再次开口道:“复宇,现在建奴势大,我们只能先避其锋芒,徐徐图之。”

“否则,一旦宁远有失,那整个关外,都会失守,到时候我们就只剩山海关了。”

祖大寿深吸了一口气,道:“督师,末将明白了。”

王之臣点了点头,没有再说什么。

......

松山城下。

诸部联军也已经开始向着松山城发起进攻。

城头上的火炮开始轰鸣,一颗颗炮弹向着城下倾泻而去。

这些蒙古人虽然骁勇善战,但面对火炮的轰击,也是损失惨重。

或许是任其劫掠的诱惑太大,蒙古诸部的台吉和贝勒们,并没有因为明军火炮犀利而退却,反而是顶着火炮的轰击,继续向着城池发动进攻。

城头上的秦良玉等人,看着城下正在进攻的蒙古大军,脸上都是露出了冷笑。

这些蒙古人本就不擅长攻城,也没有攻城所需要的一些必备器具。

而且他们带来的火炮,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,都要远超之前那些旧式火炮。

这些蒙古人想要攻破松山城,无疑是痴人说梦。

......

转眼,五天时间过去。

松山城依旧屹立不倒,城下的蒙古大军,却是损失惨重。

皇太极得知消息后,不禁是皱起了眉头。

不过,旋即他又有些庆幸。

幸亏自己是让这些蒙古人,去试探明军的底细。

现在看来,这伙援军果然如同情报上所说,骁勇善战,装备精良。

“大汗,现在该如何是好?”

济尔哈朗看着皇太极,开口问道。

皇太极没有回答他,而是认真的查看起舆图来。

松山城难攻,锦州城同样不好打。

现在,他想要一举斩断关宁锦防线,已经是不可能了。

而且,随着时间的推移,明国的援军也会源源不断的抵达辽东。

到时候,形势对他将会更加的不利。

“传令下去,让蒙古诸部撤军吧,围困松山即可,不必再强行攻城了。”

皇太极深吸了一口气,转身对济尔哈朗说道。

“嗻!”

济尔哈朗连忙应是。

当看到蒙古诸部开始撤军时,站在城头上的秦良玉等人都是不禁笑了起来。

“这些蒙古鞑子,还真是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啊!”

夏成德大笑着说道。

秦良玉点头道:“他们不撤军也不行,继续打下去,也只是徒增伤亡而已。”

“不过,经过这一战,建奴应该也知道,想要攻破松山城,不是那么容易的了。”

“秦总兵说的是,此战之后,建奴短时间内,应该不会再打松山的主意了。”

夏成德点了点头说道。

秦良玉远眺锦州城的方向,幽幽道:“接下来,是该考虑如何解锦州之围了。”

夏成德闻言,眼神一凝,躬身道:“秦总兵可有良策?”

秦良玉爽朗一笑道:“良策没有,援军倒是不缺。”

“嗯?”

夏成德有些不解的看向对方。

……

京城,德胜门。

一大早,这里就聚集了大量等待进城的士绅、商、民。

城门一开,这些人开始有序的进城。

而就在此时,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。

同时,一道有些沙哑的声音,传进了所有人的耳朵。

“大捷!”

“大捷!”

“蒙古大捷!”

……

负责把守城门的一命把总,听到这个声音,也是陡然一惊,忙是循声望去。

只见数名骑兵,正在向着自己这边疾驰而来。

因为速度太快,以至于扬起一阵尘土。

很快,这名把总就反应过来。

抽出自己腰间的腰刀,对那些百姓大声喊道:“快让开!给信使让路!”

其实,不用他说话,这些百姓已经让开了一条通道。

数名骑兵转瞬即至,通过德胜门进入京城。

看着远去的数名骑兵。

那些留在原地的百姓们开始议论起来。

“刚才喊的什么?”

“那么大的声音,你没听到?”

“说是蒙古大捷?”

“大明什么时候又和蒙古鞑子开战了?”

“这你都不知道?”

“什么大捷,我估计就是挡住了鞑子的进攻。”

守城门的把总听到这话,当即眼睛一瞪,怒声道:“还进不进城?不进城就给老子滚蛋!”

听到他的呵斥,这些人顿时不敢说话了。

京城内。

随着信使一路高呼,无数的百姓,甚至是官吏,也都知道了大明在蒙古取得了大捷。

只是不知道,这所谓的大捷究竟是怎么回事。

紫禁城,东暖阁。

朱由检这段时间一直有些心神不定。

无论是北边的察哈尔之战,还是辽东和建奴的战争,对眼下的大明来说,都极为的重要,容不得一点疏忽。

放下手里的茶盏,朱由检对伺候在侧的王承恩问道:“大伴,还没有军报传来吗?”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激活帝王系统,开局召唤典韦 穿到初唐当咸鱼 我,兵王归来,专治一切不服! 大唐火药桶,一个月就开上飞机了 大明屠皇 明末小兵崛起 穿越大唐以酒楼开局 大唐贵婿 大明:我能复制战略物资! 降落在清初